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商会新闻

蒙城风采

蒙城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

日期:2016-01-12 05:49:44

蒙城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,隶属于安徽省亳州市,地处淮北平原中部,属于淮河流域,全县总面积2091平方公里,耕地230万亩,截至2010年辖15个乡镇、2个办事处、1个工业园区和1个林场,人口132万。
蒙城是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,境内有庄子祠、文庙万佛塔、三星街、白云庵、东西怀德桥等文物古迹。
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曾在此挂职担任副县长。蒙城是中国楹联之乡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、国家级园林县城[1] 、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、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、全国林业百佳县。

历史沿革

夏,蒙城县境,泛称九夷之域。
春秋时期,县境西北焦国,西南胡国,东徐国,归属无法考据。
战国,属楚国,北与宋国接。
秦,分属泗水郡蕲县城父二县。
西汉,在今坛城镇始置山桑县,属沛郡。[5]
东汉,山桑县,属豫州刺史部汝南郡(东汉初为山桑侯王常的封地)。
三国,山桑县,属魏国豫州谯郡
西晋,山桑县,属谯国。
东晋,在今坛城镇侨置蒙县,后迁县治于今县城西北三里。
后赵至南朝宋,复称山桑县,属谯郡。
北魏皇兴元年(467年),置涡阳县(南兖州马头郡治所)。
梁大通二年(528年),置南谯郡(西徐州治所)。
北齐,南谯郡(谯州治所)。
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,改称淝水县(因淝河流经境内),属谯郡。
隋大业七年(611年),改淝水县为山桑县,属谯郡。
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),为山桑县,属河南道亳州
唐天宝元年(742),正式定名为蒙城县。此后,虽归属屡有变更,但县名一直沿用未变。
五代时,为河南道亳州蒙城县。
宋代,先后属安丰军、亳州、寿州。
元代,属总管府安丰路。
明代,属南直隶凤阳府。
清代,先后属亳州、颍州。
民国元年(1912),属安徽省寿州。
民国3年6月,属安徽省淮四道(道尹驻泗县)。
民国17年3月,直属安徽省。
民国21年10月,属安徽省第六(泗县)行政督察区。
民国27年6月,属安徽省第三(阜阳)行政督察区。本月中国共产党建立板桥区抗日民主政府。
民国33年12月,蒙城县北境归宿蒙县,属淮北路西第二行署。
民国34年12月,宿蒙县属华中区第八行署。
民国36年6月,宿蒙县属豫皖苏区第三行署。11月,县南境归蒙城县,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。
民国38年3月,裁撤宿蒙、宿怀、蒙城(涡河南)、涡阳4个边区县,设蒙城县,原蒙城辖区恢复,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。4月12日,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。
1952年4月12日,属安徽省阜阳专区。
1971年3月29日,属安徽省阜阳地区。
1996年,阜阳地区改市,属安徽省阜阳市。
2000年6月,地级亳州市建立,属安徽省亳州市。[6-7]

行政区划

区划沿革

蒙城县自唐天宝元年(742年)创设时就承续隋初的涡阳县,开皇中易名肥水县,大业时易名山桑县的旧疆。清同治三年(1864年)正月,划原属蒙城县田桥以西约700平方公里土地入新设的涡阳县,是该县行政区域的第一次大削减。1965年7月9日,将该县所属望疃区的望疃、周集、中疃、高隍、蒋疃、芦沟6个公社,即张寨以西约240平方公里划入新设的利辛县,是该县疆域的第二次大削减。该县疆域变迁的还有民国37年(1948年)6月,将岳坊、马集一带划入涡阳县蒙西区。1938年3月,将该县枣木桥划入怀远县,古路岗划属凤台县,共约划出50平方公里。1984年6月30日,将原属蒙城县茨淮新河以南老大兴集及瓦房、香山、赵王、大刘、水牛周等村计30平方公里划入凤台县;将原属凤台县的谷堆李、刘园村约1平方公里划入蒙城县。经过上述变迁,形成今天的县域。[8]
新中国成立之初,全县划分为10个区,155个乡,700个行政村。其后,全县行政区划多次调整。1985年底,全县划分为11个区,1场1镇,分辖49个乡,2个镇(乡级),4个办事处,566个行政村,6个居委会,5729个村(居)民小组。
1986年至1992年3月1日前,全县行政区划没有变化。1992年3月1日,撤区并乡,全县划分为23个乡镇(场)。2003年底,全县有25个乡镇(场),下辖562个行政村,13个社区。[9]
截至2012年,蒙城下辖12个镇、2个乡、3个街道办事处、1个工业园区、1个林场。

行政区划

截至2012年,蒙城下辖12个镇、2个乡、3个街道办事处、1个工业园区、1个林场。
城关镇、漆园办事处、庄周办事处、楚村镇、许疃镇、岳坊镇、小辛集乡、三义镇、范集工业园区、小涧镇、双涧镇、篱笆镇、马集镇、板桥集镇、白杨林场、乐土镇、立仓镇、坛城镇、王集乡。[2]

地理气候

位置

蒙城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,北纬32°55′29″~33°29′64″,东经116°15′43″~116°49′25″之间。
西北距亳州市谯城区105公里,东距蚌埠市93公里,南距淮南市116公里,距合肥市213公里,北距淮北市100公里,东北距宿州市66公里,西南距阜阳市89公里。
1999年与周边县市联合勘定、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法定界线是:县城东23公里至沟北陶,接蚌埠市怀远县境,边界线长86840米;西14公里至何庄,接利辛县境,边界线长52156米;西北23公里至田桥,接涡阳县境,边界线长52200米;北21.5公里至陈家庄,接淮北市濉溪县境,边界线长57530米;南36公里至常兴大桥,接淮南市凤台县境,边界线长33995米。
全县总面积2091平方公里,约占安徽省总面积1.52%。[6]
© 2016 Baidu - Data ©NavInfo&CenNavi&道道通
蒙城县地图

气候

蒙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。气候温和,四季分明,光热资源丰富,无霜期较长,雨量适中,但时空分布不均,灾害性天气时有出现。据县气象站1957—1985年观测资料记录测算,年均气温为14.8℃,历年极端温度为-23.3℃至40.3℃,年均无霜期211天,降雨量821.5mm,日照时数2341.2小时,占全年可照时数的53%,太阳辐射地面每平方厘米124.8千卡。[6]

资源

水资源

蒙城县有淝河、涡河、芡河、茨淮新河,均属淮河水系。地表水年平均水量4.79亿立方米,供需比1.91:1。淝河境内全长39公里,流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。涡河境内全长59公里,流域面积约700平方公里,是县内主要的水运航道,可全年通航。在县城北河道上建有船闸、节制闸、分洪闸。蒙城港可停泊500吨级货船。芡河境内全长46公里,流域面积约700平方公里,茨淮新河是一条人工河,1970年开挖,1976年通水,上宽230米,底宽200米,深8米。境内全长35公里,流域面积约140平方公里,可常年通航。
另外蒙城县城内和三义镇各有一处矿泉水矿产地。

煤炭资源

蒙城县地处江淮腹地,煤炭资源丰富,主要分布在涡河以北地区。蒙城县许疃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.15亿吨,保有资源储量约9.1亿吨,预测深部资源量约0.5亿吨,勘查控制深度-800米。煤质以中至高灰分、低硫、低磷、高发热量的气煤和肥煤为主,含少量的焦煤及粘结煤等。已建成许疃煤矿,赵集煤矿、童庄煤矿正在进行前期开工准备。

金属矿产资源

蒙城境内有以下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区:涡阳县西阳镇—蒙城县小涧镇铜、金多金属矿一般勘查区(面积121.02平方千米);利辛县~蒙城县铁矿一般勘查区(面积885.87平方千米);蒙城县桂寨地区铜、金多金属矿一般勘查区(面积74.82平方千米);蒙城县西贾庄—罗集铁矿一般勘查区(面积296.3平方千米)。
蒙城县西贾庄—罗集铁矿勘查区经钻孔验证,有多个钻孔见到了达工业品位的铁矿体和金矿体,铁矿体平均品位最高达41.9%,金矿体平均品位最高达11.24克/吨。
经过勘查研究,推断西贾庄铁矿为一沉积变质加热液改造型铁矿床,预测铁矿石资源储量约1000万吨,为一中型矿产地,是皖北找矿的一个新突破。同时,金矿勘查也有着很好的前景。

人口

明成化年间(1465—1487年),1522户,10250口,每平方公里约6人。嘉靖年间(1522—1566年),3138户,47334口。万历九年(1581年),10379户,23723口。万历二十二年,38721丁(明制年满18岁计入丁口)。
清顺治五年(1648年),14564丁。顺治七年,15327丁。顺治十五年,16904丁。康熙元年(1622年),18174丁。康熙六年,20459丁。康熙十年,23643丁。康熙五十一年,36229丁。乾隆十七年(1752年),35988丁。乾隆二十六年,38686丁。嘉庆二十四年(1819年),418372人。同治四年(1865年),5万户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,55446户,282373人。
民国5年(1916年),64446户,337840人。民国8年,397280人。民国17年,422635人。民国18年,440396人。民国19年,439163人。民国21年,436703人。民国22年,72735户,433779人。民国23年,75321户,458759人。民国28年,513051人。民国29年,79797户,493830人。民国32年,466594人。民国34年,74950户,522644人。
建国后37年内,人口净增30万,年均8125人。其中:前17年(1949—1965年)因50年代末非正常死亡、招工及外流约10万人。1965年划给利辛县7万人。全县人口未增。中间15年(1966—1980年),净增24.8万人,年均1.66万人,增长率25‰。后期5年(1981—1985年),由于人口基数大,传统生育观不易改变,60年代高出生率的人口进入生育期,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,控制人口增长,仍净增5.5万,年均1.1万人,增长率约13‰。
1985年90.1万人,2000年117.8万人。2003年,全县总人口119.03万人。其中男性62.4805万人,女性56.5495万人。人口出生率12.77‰,死亡率5.55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7.22‰。农村人口1059377人,占总人口89%。城乡居民以汉族为主,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。2003年底全县少数民族人口892人,占总人口的0.07%。截至2012年,全县总人口132万。
2014年蒙城县常住人口为109.2万人。[10]

经济

综合

2013年,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.9亿元,增长10.
4%;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,增长31%;财政收入17.3亿元,增长20.2%;财政支出40亿元,增长13.9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.8亿元,增长14%;农民人均纯收入8170元,增长15%;城镇新增就业1.1万人;城镇登记失业率3.97%。[11]
2014年,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.3亿元,增长9.1%;固定资产投资151.4亿元,增长29.2%;规模工业增加值47.9亿元,增长15.2%;财政收入20.1亿元,增长16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.2亿元,增长13.1%;城镇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.2%和12.1%;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94.1亿元,贷款余额114.7亿元,存贷比59.1%,新增存贷比89.8%。[3]

第一产业

蒙城县粮食作物以小麦、玉米为主,经济作物以棉花、大豆、花
城南新区城南新区
生为主。全年粮食面积350.5万亩,比2011年扩大21.7万亩;油料面积8.5万亩,比2011年增加1.4万亩;棉花面积3.1万亩,下降0.4万亩;蔬菜、瓜果面积33.8万亩,增加5.2万亩。粮经比为86.7:13.3。
全县小麦面积152.2万亩,单产503公斤,总产76.5万吨。全年粮食总产量121.2万吨,比上年增长5.2%。其中夏粮77.9万吨,增长5.3%;秋粮43.2万吨,增长5.0%;油料产量3.3万吨,增长39.7%;棉花产量0.3万吨,增长2.9 %;蔬菜产量63.4万吨,增长9.6%;瓜果产量9.5万吨,增长10.2%。
2007-2012年粮食产量及增长2007-2012年粮食产量及增长
全县已累计完成土地流转面积36.76万亩,同比增长39.5%。农村专业合作社673家,同比增长17.5%。规模养殖场4146家,同比增长29.5%。
2012年完成成片造林15200亩,其中完成国家重点工程长防林建设任务3000亩;新建绿色长廊160公里,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1万亩,建设绿化示范新村5个,完成林木良种育苗2100亩。
2012年牲畜存出栏有所增加,其中生猪出栏74.9万头,增长4.0%;存栏38.5万头,增长10%。黄牛出栏3.31万头,增长2.9%;存栏2.96万头,持平。山羊出栏33.5万只,增长7.4%;存栏18.9万只,增长4.0%。家禽出栏404万只,增长10.7%,存栏162.2万只,增长7.5%。肉类总产量75096吨,禽蛋产量12910吨,分别增长3.7%、11.2%。
201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9097万元,按可比价计算,增长6.2%,实现可比价增加值444085万元,增长6.2%。
2012年化肥施用量(按实物量计算)295072吨,增长1.7%;农村用电量16510万千瓦时,增长5.0%;农用薄膜使用量2280吨,增长24.2%;农用柴油使用量19806吨,下降13.2%;农药使用量1713吨,下降6.4%。[12]

第二产业

工业和建筑业
震撼你心灵的蒙城印象
震撼你心灵的蒙城印象(18张)
2012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4.45亿元,增长18.1%。其中,规模以上工业(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)131家,比上年净增61家。“125工业振兴计划”承担企业28家,比2011年新增5家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4.17亿元(快报数据),增长20.6%。全县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6.06亿元,同比增长68.5%。
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产值117.8亿元,比上年增长27.4%。其中,轻工业52.96亿元,增长33.6 %;重工业64.85亿元,增长22.8%。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17.6亿元,比上年增长28.1%;产销率为99.8%,比上年增长0.5个百分点。
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.02亿元,比上年增长29.0%;利润总额7.6亿元,增长52.6%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13.7%,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。
“125”工业振兴计划承担企业支撑着蒙城工业经济的发展,28家“125”工业振兴计划承担企业全年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75.32亿元,占全县规模工业的63.9%;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2.69亿元,占全县规模工业的63.8%;实现税金3.43亿元,占全县规模工业的83.3%;完成利润6.78亿元,占全县规模工业的89.6%。 2012年,全县8个乡镇工业功能区新开发面积7225.4亩,新增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.29亿元,新增工业性投入24.64亿元;新签约项目109个,协议投资金额48.9亿元;新入区工业项目123个,计划投资总额46.37亿元,实际投资总额24.34亿元;共有工业企业321个,其中规模工业企业54个;工业企业实现税金6081.6万元,吸纳社会就业人数24003人。
全县有总承包、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8家。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1.27亿元,比上年增长8.6%。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228万元,比上年增长82.5%。[12]

固定资产投资

2012年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5848万元,比上年增长40.9%。从城乡看: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89234万元,增长37.8%;农村非农户投资126614万元,增长55.7%。从产业看:一产投资15774万元,增长74.7%;二产投资460644万元,增长60.1%;三产投资439430万元,增长24.4%。从主要行业看:制造业完成投资413550万元,增长83.8%;电力、燃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完成投资37722万元,增长0.2%;交通运输、仓储、邮政业完成投资1630万元,下降90.1%;采矿业完成投资9372万元,下降13.2%;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95472万元,下降15.1%;水利、环境及公共管理业完成投资93206万元,增长244.7%。

第三产业

商贸
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5807万元,同比增长16
万佛塔万佛塔
.0%(同口径比较)。其中: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16497万元,占消费品总额的17.8%,同比增长12.0%;零售业实现461905万元,占消费品总额的70.4%,同比增长16.5%;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7405万元,占消费品总额的11.8%,同比增长26.4%。按销售单位所在地来看,农村市场和县级市场基本同步发展, 县级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84741万元,同比增长17.9%;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1066万元,同比增长13.5%。
2012年,我县家电下乡产品销售108108台,销售额3.17亿元,财政补贴资金3972万元。摩托车下乡产品销售5684辆,销售额3400万元,财政补贴资金368万元。
对外经济、招商引资和旅游业
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5169万美元,比上年增长27.9%。全县共有19家从事出口企业,其中加工业企业10家,贸易流通企业9家。出口产品主要有纺织品、服饰、化工制品、轻工制品、汽车等。
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12546万美元,同比增长30.1%,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2346万美元,同比增长64.0%。
2012年共引进市外资金124.29亿元,增长59.6%。共新签约落地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52个,协议总投资120.8亿元。其中新落地在建工业项目中,10亿元以上的项目1个,总投资10亿元;5-10亿元项目1个,总投资5亿元;1-5亿元项目18个,总投资24.98亿元;新落地在建项目的一、三产项目中,10亿元以上项目2个,总投资40亿元;5-10亿元项目3个,总投资16.38亿元;1-5亿元以上项目5个,总投资7.8亿元。
2012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815人次,其中外国人1245人次,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52.35万美元。国内旅游人数247.31万人次,国内旅游收入16.98亿元。旅游总收入17.08亿元。星级饭店个数4个,星级饭店客房总数248个,2个AAA级景区。[12]

交通

蒙城交通条件便捷。东距京沪铁路中心站
交通区位图交通区位图
蚌埠市90公里,西临京九铁路中心站阜阳市90公里,南毗淮南,北邻淮北,南京至洛阳高速横穿东西,省道307线、305线、203线交汇于县城,涡河、茨淮新河经淮河通江达海,长年通航。位于皖北六个地级市的中心位置,半径100公里内拥有3000万的密集人群,消费市场广阔。
截至2012年底,全县公路总里程2101.92公里,其中县道335.52公里,乡道933.28公里,村道833.12公里。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登记不断提高,全县等级公路1905.15公里,占公路总里程的90.6%,其中三级公路里程332.32公里,占公路总里程的15.8%;四级公路1572.83公里,占公路总里程的74.8%。全县公路桥梁922座、14440.56延米,其中危桥195座,2012年改造危桥31座。
全年公路客运量2373万人,增长18.8%;公路货运量5159万吨,增长19.1%;公路客运周转量168693万人公里,公路货运周转量2155443万吨公里;全县水路航运里程102公里,货运量145万吨,货运周转量63859万吨。各类运输船舶292艘,运输船舶载重量15.67万吨。[13]

旅游

蒙城文庙

文庙文庙
文庙又称孔庙,始建于元至元21年(公元1284年),是封建时代祭孔、演礼和办学的地方。
文庙自前而后依次为灵星门、泮池、泮桥(以上待建),大成门和大成殿,灵星门正对青去街,取其“平步青云”之意。灵星门的西南侧有一井,名圣井“圣井甘泉”为蒙城八景之一。大成门东连名宦祠,西接乡贤祠。大成殿前两侧有东西配庑,殿东为节孝祠,殿西为忠义祠。东院是文昌阁,西院是明伦堂。
大成殿,原名先帅殿,又称圣人殿,是文庙的主体建筑。殿宽五间,进深三间,为山以顶抬梁式建筑,九檩十八架,四十二檐墩,用巨杉作栋梁,飞檐翘角,蔚为壮观,殿内外上下重油彩绘,雕梁画栋,金碧辉煌,是我们淮北地区最为宏伟、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。从前,殿内正中供孔子神龛牌位,两旁置颜、曾、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廉、耻八个大字。殿上方悬着康熙,乾隆皇帝御书的“万世师表”、“生民未有”“与天地参”三块匾额。殿前阅台高一米余,上有一圈汉白玉栏杆,中间和两旁有石阶供人登临。 东西廊房各七间。为灰色筒孔覆顶,车房原供孔子三千弟子,西房原供历代贤孺牌位。
大成门又称戟门,面阔五间,是通向大成殿的过道门。在其东面的名宦祠原供苏舜饮,丰稷等在蒙城有政绩的官吏,西面的乡贤祠原供庄子、何惟等地方贤土。

马公府

坐落在蒙城县马集镇境内,晚清一品当朝马玉昆府邸。马
马公府马公府
公府现存房屋46间,分前后两进院子,后院又分为东西两院,整个建筑为“品”字型,建筑风格古朴典雅,砖木框架结构,房梁一般为三层垛梁,存有大量砖雕、木雕,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考古价值。
马玉昆字景山,蒙城县马集镇人。1874年随左宗棠抗击阿古柏分裂势力和沙俄侵略军,转战16年,收复城池十余座。1894年驻防旅顺。甲午战争爆发,统毅军赴朝鲜对日军作战。1899年为浙江提督,1900年任直隶提督,率部英勇抗击八国联军入侵,加封太子少保。1908年病逝于通州,追封太子太保,谥封忠武公。
2009年蒙城县委、县政府拨款修缮,现为蒙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[14]

尉迟寺遗址

尉迟寺尉迟寺
尉迟寺遗址位于亳州市蒙城许疃镇境内,国内保存较为完整、规模较大,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存,被称为“中国原始第一村”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,从1998年至今先后进行了12次发掘,共出土各种石器、陶器、骨器、蚌器等珍贵文物近万件。中央电视台、人民日报、光明日报、中国文物报、北京晚报、新民晚报、文化周报及北京、河北、山东、安徽等其他几十家媒体都曾作过报道。是1994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。2001年7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02年“尉迟寺遗址的保护与展示规划”已被国家文物局审核通过。

万佛塔

万佛塔坐落在安徽蒙城城内东南隅。塔呈八角共十三层
万佛塔万佛塔
,高三十八点六米,底层周长二十四点三米,四周环水,基础以八角形石墙围护。挺拔的塔身和塔身上镶嵌的彩色釉陶佛像倒映在水中,微风拂来,盎然成趣。有人形容这里是“一塘清水万佛影,微波击岸柳成荫”。一九六一年,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将此塔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一九八一年,此塔载入了《中国名胜词典》。2006年万佛塔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
庄子祠

庄子祠位于在安徽省蒙城县县城北漆园办事处。
北宋元丰元年(1078),蒙城县知县王兢创建于涡河北岸漆园城,后被黄河水淹没。
明代万历九年(1581),蒙城知县吴一鸾于今址重建,时有逍遥堂、梦蝶楼、大门、二门、鱼池桥、观鱼台、道舍等建筑,布局严谨,规模宏大。
明代崇祯五年(1632),知县李时芳重修逍遥堂,增建“五笑亭“,辟池为”濠上观鱼园“,并亲撰《新修庄子祠记》。
明清之际, 屡历兵劫,遂渐颓
毁,所存无几。清代至民国中期,增设景点,以壮观瞻。在通道两侧建碑亭两座,立碑八块,镌刻前贤题咏和乡贤义行诗文;大门两侧分立碑林,一字排列,计三十余块。此后,庄子祠旧址寻得苏轼《庄子祠堂记》残碑、 明宗伯汪镗《新建庄子祠记》碑,今收藏于庄子祠内。
现存庄子祠是蒙城县政府在宋代庄子祠旧址上新建的,总占地面积52亩,总建筑面积1086平方米,全祠由祠堂建筑群与万树园两部分组成。主要建筑有大三门、影壁、山门、逍遥堂、古衡门,濮池、五笑亭、观台、观鱼桥、梦蝶楼、南华经阁、东西碑廊、道舍、客舍等。2011年5月庄子祠正式挂牌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。

文化

清末,每逢重大节日民间艺人自由结合,搭班演唱。李南华组建的李家京戏班,颇受群众赞赏。
民国时期,县民众教育馆时而举办演讲、戏剧、游艺、展览、壁报、广播等项群众文化活动。民间艺人仍自由搭班演唱。县城有私人的书店经销图书。
建国后,县成立文化馆,区建文化分馆,开展各项群众文化活动,管理民间艺人,禁演封建迷信、低级庸俗的文艺节目。县组建专业梆剧团、杂技团,兴建电影院、大戏院、工人俱乐部等放映、演出场所。广播站、新华书店、档案馆、电影管理站、文物管理所、图书馆等文化单位,按其业务性质开展工作。
1984年,县、区、乡、村各级文化、广播网络基本形成。区、镇有影剧院。城乡电视机拥有量迅速增加,群众文化生活日趋丰富。[15]

人物

庄周(约公元前369--286年),宋国人也,名周。周尝为蒙 漆园吏”。任吏不久,即隐居。庄周家贫.曾在濮水垂钓。楚威王 听说他贤能,厚礼延请他为相国,他嘲而不纳。妻死,庄周击盆为歌.以示旷达。
庄周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,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,著有《庄子》。《庄子》内容丰富。
庄周根据老子”天道自然无为”的学说,推论。万物出于道,源于气......气演化为万 物”。否定。天命论。和。五行说”。他认为一切事,无时无刻不处于发展变化之中.他还认 为事物都是可分的,。一尺之捶.日取其半,万世不竭”。
庄周从天道自然无为的立场出发,主张人生应当“无功”、“无名”、“无己”、“无待。,弃绝政治,弃绝人世,到“无何有之乡”去“逍遥”去寻求不受任何束缚的自由自在的理想境界。认为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,才算。至人”、“神人”、“圣人。、“真人”。
庄周由“道。说,推及人类社会,主张。任自然,去人为。顺应自然规律的“无为”,才能够“无为而无不为”.由于他将“任自然。绝对化,失去主动改造社会的进取精神,因而坠入。齐物我、齐是非、齐大小、齐生死、齐贵贱”,“安时处顺”,“逍遥自得。的相对主义和宿命论。他的有些著作.成为消极遁世的玄学.
庄周的经济学说,以无欲为根据,旁及生产价值分配等问题,他衡量经济的标准,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,主张根本取消欲念.供与求减至最低程度,所谓。古之畜天下者.无欲而天下足,无为而万物化.渊静而百姓定。”
庄周也是杰出的散文家,他的散文独树一帜.庄子的散文内容丰富.气势磅礴.犹如汪洋大海,辽阔浩瀚,奔腾无涯.他善于将抽象的哲理,寓于日月星辰、天文地理、花鸟虫鱼、人情事故之中。寓言的表现形式.幽默讽刺的笔调、浪漫主义的手法,构成庄周文学的特色,名著有《逍遥游》《齐物论》、《养生主》等。
庄子卒于公元前286年。
西汉司马迁的《史记》载有庄子的传记,司马迁称赞庄周。其学无所不窥......善属书离词.指事类情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,唐玄宗诏号庄子为。南华真人”。北宋元丰元年(t078年),蒙城县令王竞于涡河北漆园故缄建庄子祠以奉祭之,苏轼为此写了《庄子祠记》。明天顺年间,于水。万历九年(1581年)知县吴一孪捐俸买地在东关重建。崇年(1632年),知县李时芳重建逍遥堂,增建“五笑亭”。清末,历遭兵劫,祠渐颓毁。
陈亢(前511—前430)字子元,一字子禽,又名原亢。